找到相关内容324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缅佛教文化交流的特点和作用

    达磨塞噶、伍西涅嗡那、心源、宏扬五位比丘到缅甸留学,开创了中缅佛教文化交流的新篇章。这五位比丘在缅甸国立佛教大学接受了五年的上座部佛教传统教育,学习科目主要有戒律、阿毗达摩、吉祥经、法句经、佛教史、佛教...,钦赠水田、旱地各四百亩和耕畜、农奴等。但他把这些赠予全部作为功德布施给班布亚佛塔。该碑文还记载,忽必烈在派他的王子雪雪的斤率大军进入缅甸时,有一个由高僧般若达摩加、悉利达摩加率领的70个寺庙的僧侣...

    李晨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5651866.html
  • 问与答

    他们不应该批评如法食用三净肉的佛教徒,如此大家才能和睦相处。   五、有人说:在禅定中可以听到声音,是真的吗?   答:依据南传《阿毗达摩》的说法,我们的心有十四种作用:1.结生,2.有分,3.转向...

    Santagavesaka Bhikkhu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2352520.html
  • 原始佛教禅定学的特质与意义

    一点。……当阿含经集成,佛教界从事如来遗教的整理、论究、贯通,阿毗达摩日见发达,实为佛法的时代要求。诸大德内修禅观,外究法义,禅教相互参证,而渐成定论(4)。   &...

    黄连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2454602.html
  • 佛教的近行定与安止定

    感到非常愉快。而你的心也确实如同你能尝到米粉似的,此时五种因素都具足。但它更像邪定、贪婪。   你必须知道五个禅支才会了解各种禅定,之前至少你须知道一些阿毗达摩,你才能有较清楚的概念。这五个因素其实是...

    慈济瓦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1754796.html
  • 十二缘起

    支,或所引生。   天台宗立思议生灭、思议不生不灭、不思议生灭、不思议不生不灭四种十二因缘,与化法四教(藏、通、别、圆)相配,说三因佛性。   十二因缘有各种观,与四谛观同为重要的观法。《大乘阿毗达摩杂集论》卷四归纳为四种观法︰(1)杂染顺观,即从无明缘行,行缘识等顺次而观迷惑之生起;(2)杂染逆观,即把老死等安立谛说,从老死逆次第而观迷惑之生起;(3)清净顺观,即从无明灭则行灭等顺次而观成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51455196.html
  • 真谛三藏的“智慧种子”与“道后真如”说

      但是,瑜伽行派是继承阿毗达摩而来,注重无我与缘起,对于涅槃与解脱的证得是采取“间接而曲折”的方式。真谛即使对如来藏思想有所吸收,仍然是坚持瑜伽行派的基本立场与诠释方式。因此,对于具有“梵我论”或“...烦恼、得三真如,这是真谛独自的思想,在达摩笈多译、玄奘译《摄论释》没有看到这种解释。[24]法身是如来内证而得的真如理体,这是超越于一切语言与思惟活动之外的无分别境界,超越乎相对世界的生死痛苦之上,以...

    圣 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1759600.html
  • 佛教的情爱观及婚姻伦理

    的指针。   爱、爱情与贪爱   《阿毗达摩发智论》卷1等对爱的定义是:对“净妙可意”的人、事物的爱好、喜欢、悦意、追求。汉译佛典中译为“爱”的梵语...受生,不以爱故而受生也。   因为菩萨虽然受生,乃至恋爱、结婚,而非出于染污的贪爱,故其爱为实谛(符合真理),即法爱。在禅宗人看来,禅者应着力于见性,而不在汲汲断除贪爱、性欲,传为达摩所撰《血脉论》...

    陈兵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81760169.html
  • 吕澂区分“性寂”与“性觉”思想探析

    更切实地说为如来藏,《阿毗达摩经》又说为藏识,最后《楞伽》将这些统一起来,特别指出如来藏和藏识不过名目之异,其实则二而一者也。”①  可见,要深入理解“心性本寂”的含义,就必须先理解“佛性”、“如来藏...

    李宜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2661506.html
  • 玄奘译《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略析

    显庆四年(659),玄奘于西明寺续译完《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》二百卷,又译《成唯识论》十卷等。此时玄奘准备翻译《大般若波罗蜜多经》,因担心此经卷帙浩繁,京城中又常有杂务耽搁,所以请求移住玉华宫专事翻译,...陈真谛相继翻译,名字都作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。此经第四个译本是隋代达摩笈多译的《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》。玄奘的《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》与隋译名字略近,是第五次译本。此后,唐代义净第六次翻译,称《能断...

    纪华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1761675.html
  • 生命历程作为宗教经验——一个禅修者的自我叙说探究

    http://vip.rngshuxia.cm/rss/bbs_viewart.rs?bid=79571&aid=4649>。   寻法比丘译。《阿毗达摩概要精解-第九章:业处之概要》。府城...

    蔡丽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5962520.html